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按:某次讲座上有同学问及对穿越题材文艺作品的看法,当时较简单地回答为“梦想应指向未来,穿越作品却指向过去,似乎反映了今天大家已失去对未来的理想”,后与宋家宏教授、蔡丽博士、郭鹏群老师等又谈及此话题,不断深入后众皆叹息。现吸收上述师友看法与启示,在原观点基础上扩写成文。)

 

理想委顿与观念错乱

——“穿越”作品的社会文化背景审视

 

 谢轶群

 

一位名叫洛晴川的现代女孩,因“跌入时空隧道”而“穿越”到了300多年前的清朝,入宫成为宫女,于是,发生了与皇子们的恋情、卷入后宫争斗与政治阴谋等种种故事,乃至参与了“九子夺嫡”的清史传说……

 

这就是近日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评的“穿越剧”《宫》的剧情。

 

今人“穿越时空”而进入古代社会生活,从而引发各种精彩纷呈、充满梦幻气息的故事,这一类文艺作品在青少年中其实已经流行十来年了。特殊部队战士项少龙因时空转移试验失败而来到了战国时代和秦朝,这是《寻秦记》;女警官张楚楚被游梦仙枕带到了明朝的朱元璋时代,这是《穿越时空的爱恋》;上班族蔷薇因在故宫里的一次迷路而回到了清朝,这是《梦回大清》;阴差阳错间乌龙九世善人郑少鹏回到了大明正德年间,这是《回到明朝当王爷》;一个历史系大学生意外回到北宋,这是《新宋》;一个神秘盒子把小川传送到了2000年前的秦国,这是《神话》……

 

“穿越”题材的影视起于香港,而“穿越”题材的小说繁荣于网络。一份名为“穿越小说概论”的网文总结道,在网络文学作品中,“穿越”小说的数量最多,点击率最高,成书出版的数量也最巨;“穿越”的热门朝代为秦、三国、唐、明、清等,以清代为最多。就在主流文化对此还无知觉的时候,“穿越”题材的网络小说作品已在2007年达到高峰,“穿越”小说至今仍然以每年200多部的数量在书市推出。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叫停,“穿越”电视剧肯定会以比当年清宫剧更汹涌的势头占领大陆荧屏。

 

按照传统文艺观的划分,“穿越”题材作品可以归入“浪漫主义”无疑,它们以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制造强烈的戏剧性,表达对新奇情境和梦幻色彩的向往。从本质上说,这是对平淡琐碎的现实生活的超越和反抗,通过想象力和虚构超离现实、寄托梦想。

 

如此简明的心理机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忧思:梦想应该指向未来,应该是对现实的完善,何以今天安放梦想的竟多是过去的时代?向往的多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为“穿越”作品的读者和作者多为青少年,也许有人会把这作为“小孩子们喜欢的玩意”而付之一笑,问题的严峻性正在于:那么多人在“梦回大清”、“回到明朝”中如痴如醉,年轻人本应最为关心的理想呢?前途呢?今天很多青少年的心中莫非已经没有未来?

 

对未来的梦幻伴随着人类的生活,激励着一辈辈人前行。如笔者这样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代,在中小学多半写过“十年后的我”为题的作文,畅想未来社会的美好和个人成就的卓著;而比我们年长一代者,更高唱过“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那时的水,那时的景色一定很美……”再往上追溯,梁启超坚信“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李大钊欢呼“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郭沫若则高唱“凤凰!凤凰!/ 你们枉为这禽中的灵长!/ 你们死了吗?你们死了吗?/ 从今后请看我们驯良百姓的安康!”(《凤凰涅)……

 

如前所述,梦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反抗。先辈们面对内忧外患、禁锢落后,产生了未来必有一个新天地的信念,并为之奋斗,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都有“从今后”、“试看将来”、“来日”等前景;现在从经济发展阶段上说已今非昔比,但年轻人面对的也是一个压力重重的世界,愁高考,愁学费,愁就业,愁收入,愁住房……另外,现代社会的高速变化,无法给人一个沉静踏实的心灵,未来充满不确定和不安全。眺望前途,满目险阻,这难以激发他们战胜困难、开拓明天的理想,反而出现意志消沉、理想委顿,把慰抚心灵、释放压力的梦幻寄托于今人回到古代的精彩。这已不是对现实的超越,而是对现实的逃避。教育工作者还都发现,自美国影片《2012》公映,“世界末日”说在学生中尤为流行,“2012”竟成为他们的常用语,不但看不到担忧恐慌,似乎竟很有些向往,这更能证明他们心中未来的渺茫。也许今天的青少年心理和精神不如前辈强健,但是,如果和国力提升相匹配,他们有着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满怀对未来的信心,何曾会出现这样的图景?再想想诗人食指在“文革”那样艰难的境遇中还写下了“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相信未来》),相比先辈的豪情和执著,年轻人梦想回到古代乃至漠然于未来地球毁灭可谓触目惊心——今天的社会是否对他们太过苛刻,以至于剥夺了他们对未来的理想?沉迷于“穿越”到古代的梦幻,其实是否就是对生活艰辛、前途黯淡的抗议?

 

因为现实沉重压抑,就认为过去美妙,这种“回头看”固然有“厚古薄今”传统心理的惯性,但不可小看这些年来大众文化领域“历史热”对热爱穿越作品的青少年的熏陶。上世纪末以来,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引导下,古装影视剧、电视文史讲坛和历史畅销读物等热潮频频掀起,这些文化产品很多充斥着对封建帝王和封建社会无原则的美化,对历史毫无站在现代应有高度的批判意识,时常让人顿生“思古”之心。网上一篇流传甚广的《我深深地爱上了封建王朝》用反讽的笔调写道:“……近几年由于看了数不清的反映封建王朝生活的电视剧,我就忒为没赶上那美妙的封建社会而遗憾,而惆怅”,“我爱上了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慈禧,在电视剧里,不管是戏说正说,那是个顶个地精明强干。那经天纬地的韬略,那勤政爱民的作风,不能不令人产生相见恨晚的感慨”,“在电视剧的熏陶下,官吏我也喜爱。电视剧中,杰出的封建官吏实在是数不胜数,那高远的政治眼光,那清醒的大局意识,……都令人叹为观止”,“我现在对封建王朝,对皇帝,对官吏,对当时的生活,全都一往情深……”正是这样对历史的美化歌颂,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误导:因对现实无奈、厌倦,他们很容易把梦想寄托到过去的那些本已被历史跨越的时代。

 

距离产生美。当今与古代,现实和未来,是两种反向的时间距离,其在青少年心中对梦想的不同激发程度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品质。健康的社会让人满怀信心拥抱未来,现实过于沉重则让人留恋过去;正确的历史观让人学会摒弃与批判,扭曲的历史观则让人满怀“倒行逆施”式的梦幻。庞杂斑驳、风行校园的“穿越”作品,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绚烂的想象力,但那不是理想的曙光,而是令人心忧的阴影。面对这种现象,国家的有关部门仅仅打压“穿越剧”是远远不够的。

 

2011年5月29日凌晨

 

 

话题:



0

推荐

谢轶群

谢轶群

71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作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