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对长沙岳麓山神往已久,其与民国史牵连之多,还在南京紫金山之上。今夏7月30日,酷热之中,终偿登拜心愿。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岳麓山大门。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山上俯视长沙市区。长沙GDP为昆明两倍,但据城中心一带所见,其市容市貌有点出乎意料。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高而长的台阶,预示顶端会有重要事物。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这就是民国开国元勋黄兴的长眠之处。这位地位仅次于孙中山的民国伟人从长沙走出,在推翻满清、缔造民国的血雨腥风中,统领同盟会军事,无役不入,人称“活烈士”。民国开国时大总统一职,章太炎认为“论功应属黄克强”。黄兴之品德节操亦如这直指霄汉的墓碑般巍然,民国迁都北京后,其任南京留守,担负遣散十余万民军的苦差,史家唐德刚说,如其怀有私心,留一二万精兵自用,足成一大巨头,然黄公光明磊落,一生大局为重,有国无己。让“资产阶级软弱性”之类的“评价”见鬼去吧,“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时任湖南省长兼督军、后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为黄墓所书。谭延闿为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尤擅楷体,其端庄雍容最适合为纪念性建筑题字书文,中山陵碑亭“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即出其手。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广西陆荣廷所献。壮人陆荣廷起于草莽,发达后才习文墨,竟也诗书俱不俗。环视一圈,似乎数陆公所撰最富文采,只是不知此文是否有其幕僚功劳。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继续徜徉于山间。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这是与孙中山、黄兴等同享国葬待遇的蔡锷将军墓。蔡松坡在辛亥革命尤其是护国运动中引领历史进步大潮,其思想、才干、胆识为罕见青年俊彦,惜乎天不假年,因喉癌而逝于三十出头年纪。民国史上三位超前人物——黄兴、宋教仁和蔡锷——都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中国“逆淘汰”已久,英雄活年纪都活不过奸雄和小人。

    另,三公都是湘人。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蔡锷墓周围的题献,年久失修,字迹已开始漫漶。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焦达峰墓。焦达峰为湖南光复后首任湖南都督,上任八天后即在内斗中被杀,此案为辛亥后革命阵营第一次内争,焦死时年仅25岁,俱可叹也。其同乡书“浏水堕泪之碑”立于其墓后。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陈天华、姚宏业二烈士墓。此二君均是十足的热血青年,为唤醒民众、激励人心不惜殉身投水。二人中又以陈天华更为知名,周恩来诗“难酬蹈海亦英雄”说的就是此君。陈著《猛回头》、《警世钟》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宣传作用不可替代。

    荒草疯长,碑石破落,唯有野树荫蔽,不知二烈士墓何以衰残若此?别的地方若有点啥古迹,恨不得把芝麻修饰成西瓜,岳麓山对名人墓葬却有些漫不经心。可能是因为太多吧,作为最大的近代名人墓葬群,山间仅有姓名的近代墓葬就达一百多处;抑或,这些力争自由民主的英雄还是不要引人注目为好?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此墓甚新,显是新近重修,主人者谁?“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的那位张辉瓒也。对红军的第一次大围剿即以时任中将前线总指挥的此公被捉、被杀告败。如今,墓里只有一颗被当年“愤怒的群众”砍下的头颅(朱毛倒无杀他之意,张之死据说为万人公审大会会场失控的结果)。

    这么著名的反动派,墓地不可能一直如眼前这般宁静、整洁吧?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果然,在墓地旁边,很容易地就发现了当年文革小将们的战果。这断碣残碑与今日张墓相映衬,在没有科学精神和理念原则、只有现实考量的国度,死人也有个三十年河东河西的问题。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下山。离山脚不远看到这个抗日时第九战区战时指挥部遗址的碑记,这个战区的司令长官就是薛岳将军。国军抗日在岳麓山留下的史迹,后面还有更震撼的可以看到。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山脚处的爱晚亭,因毛泽东年轻时爱在此和蔡和森等切磋交流,现几乎成为岳麓山标志,游人蜂拥,聒噪嘈杂。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林木掩映中的爱晚亭。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山脚的岳麓书院,坐落于湖南大学校园内,对校外游览者收费三十大元。想必也是一堆仿古建筑,瞄一眼屋顶即过。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湖南大学的一座老楼,醒目悬置着毛氏所题校名。毛生前待知识分子可谓刻毒寡恩,现在大学中人却崇毛不已,要在校内树毛像,要集毛书法为校名,学校与毛扯得上点关系都要自豪地大肆宣扬——莫非真的“棍棒下出孝子”?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湖南师大与湖大相邻。二校有一大特色:无围墙,车水马龙的街道从校园内穿过,学校各学院和机构散布于公路两边。这种“开放式”校园在大陆很难见到。融高校于社区,此为西方通例,也应该是将来中国高校的发展方向。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树木葱茏蓊郁、建筑古色古香的湖南师大,就依岳麓山而建,校园也圈进了岳麓山的一部分。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湖南师大校园内的岳王亭,纪念的是中华民族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象征——岳飞。此亭建于抗战中,显是以岳元帅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来激励军民。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到校园后侧,长而陡的台阶向岳麓山上延伸,要把我们引到哪里?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又是一座沧桑墓地,庄严神圣中又透出几分冷落凄凉。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这里是抗战中三次长沙会战时牺牲的七十三军烈士墓。长沙会战中,国军以惨烈代价重创日军,“长沙大捷”何等令国人振奋,我的一位出生于彼时的长辈即名“捷生”。后人不肖,多知平型关和百团大战而少闻长沙会战。这墓碑上题字者姓名(据了解为湖南省主席王东原)被凿去,显然是某时代的杰作。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墓碑侧面题四字:“精神不死”,落款也只留下两个凿洞,据说题字者是蒋介石。可以清楚地看到,墓碑由被砸断的四截拼接而成,这样很好,倘若立一座新碑,那段只问党派立场不问民族大义的历史就被掩饰过去。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碑基一侧的题字:“誓死卫国家以诏来者,壮气塞天地是曰浩然”,对仗工整,雄浑精炼。那时代人物的文化素养后人难望项背,换做今人来题,多半是“抗战烈士永垂不朽!”、“纪念抗战烈士,建设美好未来”之类的套话和大白话。

    题字者程潜落款未遭凿毁,此公与张治中一样为我党友人。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碑基又镌“名山忠骨万古长存”。碑后的忠义观为存放烈士骨灰之所,原依番号在铁架上层层码放,门前一联“忠昭大麓,义塞苍溟”。四九年以后,这里萧条败落,无可庇佑,见到有当地人回忆,那时小孩来此搞恶作剧常将同伴推入敞开的观门,再将门堵起,任其在层层叠叠的骨灰盒间惊恐呼叫;文革中,小将闯入把骨灰搬出尽撒,如今里面已空空如也。岳麓是名山,烈士是忠骨,但谈何“万古长存”!几十年来,这片墓地愁云惨雾,凄凉万分,当地人不敢走近,称其如“鬼门关”。又见有人著文,说被撒骨灰终究是撒在这美丽山麓,也算落地为安。只好如此宽慰了。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山脚边,又见到人为破坏的断碣残碑,这位少将的墓碑还躺在今日的荒草中。作为抗战烈士丛葬地,这山脚遗骨累累,见有文章说前些年湖南师大搞基建时掘出的骨骸堆码如柴垛。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也许那沉痛的一页已翻过去了。但愿这保护的举措不是对台统战的权宜,而是一个民族对为国捐躯者的由衷敬仰感佩。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岳麓山下流淌的,就是湘江。近期降雨不多,水位很低。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就是橘子洲,湘江中一个狭长的洲屿。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橘子洲上绿草如茵、建筑典雅。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在橘子洲上看岳麓山日落。

 


一座岳麓山,半部民国史 这个身躯投下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山川、历史和现实。

 

 

话题:



0

推荐

谢轶群

谢轶群

71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作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