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中学教科书中鲁迅作品遭删减

    这不是因为鲁迅过时了,而是鲁迅更有生命力了。七八十年前的文章,句句都像对现实发言,叫人心惊肉跳。还有更早即遭删除的夏衍的《包身工》。鲁迅希望自己“速朽”,因为他的文字是揭示中国社会的扭曲阴暗,民众麻木、愚昧和命运悲凉的;他朽了,没啥意义了,则表明中国进步了。然而越来越没有。

    最叫人坐立不安的“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似乎还没删,出于什么考虑呢?

   

    二、44个汉字“整形”

    要整也整得有文化一点嘛,如恢复“爱”字中间的那个“心”字,可能被骂得没那么狠。

    规定好字形笔划让大家遵照着去写,在印刷时代可行,把书刊编辑出版机构管起来即可。这样的“规范”在网络时代有人理睬吗?可别再说网上的东西没份量,读网的人和大家读网的时间如今可超过读书了;要是没个考试管着,像网络一样自由,青少年学生只怕早创造出另一套文字系统了。我甚至觉得书刊的校对工作没啥意义,主流的网络上大家在随心所欲地写、开开心心地读,越来越边缘化的、没多少人看的书刊校对得再“规范”有什么用?爱好“规范”者关起门来自娱自乐吗?

     语言文字没规范会导致交流困难,也对。但是时代进入彰显个性、尊重自由阶段,不同人群的交流本来就是困难的啊!

 

    三、七夕不敌情人节

    无须不平,敌得过才怪。情人嘛,要的是一个浪漫主义、梦幻色彩,中国古代乡村文人加工的放牛娃和织布女的故事搁今天太土里土气了,没哪个男生女生、男人女人愿意自比,以七夕为“中国情人节”乃一厢情愿;而来自西方那个,一下叫人想到巴黎的林荫道、纽约咖啡馆里的光影、希腊古堡里的幽会,加勒比海滨夕阳中的挽手、柔软的薄纱下香气隐约的胴体……

    情人的事,距离产生美,土产当然不如舶来。

 

    四、“被”字的流行

    教育部说毕业生“被就业”是个别,统计局长说看到人说收入“被增长”脸红,再加流传已久的“被自杀”、“被失踪”、“被和谐”……中国似乎处在一个“被”时代,充溢着“被”文化。

    其实几千年都如此。被动的反义词是主动。民没有自己做主,那就只有成天“被”了。认识到“被”,很好。

 

26日深夜急就

 

 

话题:



0

推荐

谢轶群

谢轶群

71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作家

文章